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
陈新月, 姚晓东, 曾文静, 王娓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 (2): 250-26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1.003
摘要663)   HTML    PDF(pc) (1079KB)(220)    收藏
为探究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表层(0~10 cm)和次表层(10~2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空间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力, 选择蒙辽平原、京北坝上、阴山北麓和宁陕黄土高原4个区域总计456个土壤样品(两个土层, 57个样点, 每个样点4个样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表层与次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空间格局具有一致性, 均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随经度和海拔增加无显著变化。随着草地退化程度加剧, 次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的降低幅度小于表层土壤。两层土壤 pH 值的差异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缩小, 表层与次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差异受土壤pH值调控, 两个土层的pH值差异越小, 微生物量碳的差异越小。气候、植被和土壤因素均会影响微生物量碳的空间变异, 其中土壤因素为区域尺度微生物量碳的主要驱动力, 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总碳, 次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受土壤总氮的影响最大。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 研究结果对预测区域尺度土壤微生物的响应规律及退化草地生态功能的维持和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上增温和优势植物物种去除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
王安阔, 王娓, 曾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2): 299-309.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92
摘要903)   HTML    PDF(pc) (1808KB)(195)    收藏

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两个海拔梯度(3200 m 和 4000 m)上开展实验, 研究增温和优势植物物种去除对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ER)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EP)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2017年生长季, 两个海拔的GEP均高于ER, 表明这两个生态系统在生长季均表现为碳汇。低海拔(3200 m)的增温对生态系统C通量没有显著的作用, 原因可能是增温引起的水分限制。在较湿润的高海拔(4000 m)地区, 增温显著提高了生态系统C通量, 平均而言, 增温引起的GEP增加量(2.30 mg CO2/(m2·s))高于ER (0.62 mg CO2/(m2·s)), 导致NEE增加。两个海拔优势植物物种的去除对生态系统C通量均没有显著的作用, 原因可能是剩余物种的补偿作用, 因为去除处理对两个海拔的地上生物量(AGB)和地下生物量(BGB)的影响都不显著。增温和优势物种去除对两个海拔生态系统C通量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揭示土壤湿度在调节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通量对气候变暖响应方面的重要性, 单一优势植物物种的去除可能不会对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C通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大兴安岭森林土壤胞外酶活力的时空动态及其对潜在碳矿化的影响
左宜平, 张馨月, 曾辉, 王娓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6): 1311-132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89
摘要789)   HTML    PDF(pc) (2069KB)(220)    收藏

为探索寒温带土壤胞外酶活力的时空动态, 并分析胞外酶对土壤潜在碳矿化速率的影响, 于夏季和冬季在大兴安岭采集3种植被(樟子松、白桦和落叶松)的森林土壤和落叶松林中3种地被层(草本、杜香和苔藓)的土壤, 分别测定与碳(β-葡萄糖苷酶、β-木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氮(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磷(酸性磷酸酶)代谢相关的6种胞外酶活力、潜在碳矿化速率和主要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 樟子松林和白桦林土壤冬季胞外酶活力均显著低于夏季, 而落叶松林则由于林下苔藓层土壤冬季显著增加胞外酶活力, 呈现不一致的规律。从夏季到冬季, 3种森林类型及3种地被层植物土壤一致地表现为磷限制减弱, 氮限制增强; 樟子松林和白桦林土壤均表现为能量限制增强, 养分限制减弱, 落叶松林土壤则由于苔藓层的相反趋势表现为夏季具有较强的能量限制, 冬季具有较强的养分限制。樟子松林和落叶松林土壤在冬季具有较强的潜在碳矿化速率, 而白桦林则相反, 夏季大于冬季。土壤潜在碳矿化速率受碳代谢酶和氮代谢酶的影响较大, 几乎不受磷酸酶的影响, 但土壤中氮磷元素的相对限制情况对有机碳分解的影响较大, 表现为磷比氮的限制增强, 土壤碳矿化速率减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樟子松人工林细根生产、周转和碳归还对施氮的响应
张江勇, 王娓, 曾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4): 828-83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02
摘要534)   HTML    PDF(pc) (827KB)(190)    收藏

在河北塞罕坝樟子松林, 设置对照样方、低氮(20 kgN/(hm2·a))、中氮(50 kgN/(hm2·a))和高氮(100 kgN/(hm2·a))添加4种处理, 分0~10, 10~20和20~30 cm共3个土层, 系统地研究细根生产、周转、碳归还以及细根生产力(NPPfr)占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比例对不同程度氮可获得性的响应, 结论如下: 1) 细根生产力在低氮下增大, 高氮下降低; 细根生产力占NPP的比例则相反, 在低氮下降低, 中氮下升高; 2) 随氮浓度增大, 细根生物量逐渐降低, 细根周转率增大, 细根碳归还先升(低、中氮)后降(高氮); 3) 施氮对细根生产力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加深无显著变化, 施氮对细根周转率的影响在不同深度间则差异显著; 4) 结构方程模型表明, 氮添加通过对土壤碳氮含量、pH的影响而改变细根生产力, 通过对细根碳氮含量的影响改变细根周转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我国北方温带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方圆, 王娓, 姚晓东, 彭晓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1): 142-15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17
摘要1061)   HTML14)    PDF(pc) (1044KB)(702)    收藏

选择我国北方温带草原中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3 种类型共 13 个样点进行调查, 对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s)进行测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无量度多维标定排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 排序后的样点空间异质性显示 3 种草原类型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结合 10 种环境因素, 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冗余分析, 解释率达到 79.87%。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含水量、土壤总碳和土壤总氮影响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主要受到土壤轻组碳和土壤轻组氮的调节; 影响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因素为年均温和土壤pH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土壤呼吸日动态同温度的关系以及最适测定时间
王嘉慧,方圆,王娓,张馨月,杨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